今天是5·12汶川地震十四周年的日。汶川地震又称“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 。
5·12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为8.0级。根据日本气象厅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地震波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以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国内北至内蒙古,东至上海,西至西藏,南至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均有震感,中国之外的泰国、越南、菲律宾和日本等国均有震感。
截至2008年9月25日,5·12汶川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截至2008年9月,5·12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5·12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
2009年3月2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我国多个区域处于多个高烈度地震带,从以往的地震历史看来,很多地震伤亡事故就是源于房屋倒塌所造成。也就是一个关乎民生工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于2021年9月1日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并在2021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那我们今天也来看看建设工程抗震中最经典的“楼坚强”项目——芦山县人民医院
没有采用减隔震技术的医院的大楼
新盖的门诊综合楼采用了减隔震技术,在地震当中完好无损
安然度过芦山7级地震的芦山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连窗户玻璃和楼顶招牌都完好无缺,被网友戏称“楼坚强”。新快报记者昨日了解到,远在芦山的“楼坚强”,原来是由广州大学周云教授和吴从晓博士设计而成的,其秘诀在于“弹簧缓冲”。
隔震技术建筑引起广泛关注,此次四川雅安地震中,芦山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在地震中表现出良好的隔震效果,经历7.0级强震后,除了少许墙面乳胶漆层脱落,建筑内部梁柱和墙构件竟没有出现任何裂纹,就连窗户的玻璃没有任何毁坏,成为震后地震区抢救伤员的主要医院之一。它也因此被网友誉为“楼坚强”,也是第一个真正经历地震的隔震技术建筑。周云介绍,该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烈度7度,通过分析与设计采用83个直径为500mm和600mm的橡胶隔震支座。橡胶隔震技术,就是在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之间,设置一层水平较柔的橡胶隔震支座,以隔离或耗散地震输入的能量,从而确保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
采用了减隔震技术内部完好,医疗机器都可正常运行
没有使用减隔震技术另一侧大楼楼体已经不能使用了
目前在震区推广隔震技术面临的障碍除了新增建设成本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即设计技术如今已经到位,但施工、审查、监管等其他方面尚不成熟。在08年汶川地震后,我国防震抗震等技术与措施有很大提高,官方的抗震规范也日趋完善。上述从事隔震项目的人士说,对学校和医院等生命线建筑,尤其适合采用隔震设计。
*文章部分图片文字内容源自于网络,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章仅作知识交流所用